阅读历史 |

第164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柏苍却知道这是老一辈人表达关系熟稔的方式,笑问:“爷爷跟麻爷爷认识啊?”

“认识。”谢老头指着屋里的椅子,“坐,都找地儿坐,饭一会儿就好。”他的声音有些沙哑,也不知是气喘,还是累到了。

见跟曾孙站在一处的小孩子,边招手边问柏苍,“这是你弟弟。”

“是哩,家里老幺,被叶儿惯的娇气的很。”

柏青走上前,看了看皱巴老头,问人,“爷爷好,我叫柏青,家里排行老三。”

也不知他是自来熟,还是胆子大,自我介绍完了,转身指着人一一介绍。

“这是我二哥,柏松,这是我姐姐柏翠,这是四叔家的四哥,十哥也是四叔家的,这是隔壁马伯伯家的马进啊,这是麻爷爷家……”

整个正堂都是他自顾自介绍人的声音。

谢老头看得眼热,点头道:“好好好,爷爷记下了。”捏着他胖乎乎的小手跟身后人感慨,“跟松青小时候一模一样。”

谢怀仁没接这茬,转了话题,笑道:“以往还担心叶儿不会带孩子,看她把小青养得这好,爹你也能放心了。”

正堂屋里人寒暄着,谢烨带着柏翠出门到灶房,见何氏已经在擀面,道:“大伯母,擀这多剩下了,他们一会儿就去镇上搭车去县里,吃不了这多。”

“不急这一时,吃完走。”何氏乐呵,对柏翠笑道:“悦儿去地里了,下晌回来你们一道玩儿。”

“嗳。”柏翠笑着点头,坐烧火凳上帮忙看柴火。

谢烨洗手帮忙,见木盆里有煮好过凉水的面,道:“地里人还没吃上,我送去。”

“远得很,山上哩……”

“伯娘——”院里传来喊声,谢烨听着是毛氏的声音,出门来看。

“叶儿。”毛氏打着招呼进院来,腰胯骨上担着大木盆,笑道:“丰收说你们回来了,原来我还不信,出门一打听才知是真的。”

何氏见她端了盆来,知道是送饭心里松了口气,不是她不乐意做,主要一帮大小伙儿吃完要赶去县里,靠她做,擀三案板面估计都不够吃,不过还是笑道:“我都擀出来了……”

“没事儿,阿苍他们肯定是要赶去县里,早吃早出发。”毛氏乐呵。

见盆里是饸饹,何氏夸道:“怪道你娘成天夸你,一个人管一大家子饭还压了饸烙,搁我我也成日出门夸。”

这一大盆饸饹,加上家里准备送去地里的,给大家伙一人凉调一碗差不离。

毛氏洗手,放盐醋酱油直接用手在盆里翻拌,盆底的炒菜不多,煮的青菜不少,香味出来引得人吸溜口水。

不过一刻钟,谢家正堂出山来的人,个个手端大碗吃干面。

谢老头知道他们还要去县里,也没说教,只叮嘱在镇上搭骡车,现在往县里去的人少,他们人又多,讲讲价车费上能便宜不少。

见大家都吃上,谢铮出正堂来灶房,见盆里冰着面锅里还煮着,道:“奶,我给地里送饭吧!”

“成,这锅出来就煮,你把水囊先挂好。”

灶房忙得热火朝天,擀面太慢,毛氏提议:“叶儿,和软点,我去把饸饹床搬来,直接压饸饹。”

何氏觉得可行,道:“让你大伯去,饸饹床那重,你哪能搬得来。”

谢怀仁端着饸饹床来时,身后跟了个小萝卜头。

搬了小杌子坐门口处吹风吃饭的柏青见到,立马起身招呼:“丰收弟弟……”

“咳嗯——”柏俭差点呛到,咽了面说他,“是侄子,阿铮比你大你叫人侄子,丰收比你小,你又叫人弟弟……”

得亏他不知道后世有个词叫“双标”,不然,非给堂弟立个“双标”人设不可!

小丰收看了看端着碗站上房门口招手的人,跑向灶房。

谢烨一把抱起他,“小丰收,想姑姑没?”

小丰收没应话,指着门外道:“是姑父的弟弟吗?”

“是呀,这是你翠姑姑,来叫人。”谢烨抱着他介绍人。

“翠姑姑好。”小丰收应付着叫了一声,便挣扎着要下地。

谢烨放他下来,人又颠颠儿跑出屋。

再看到人时,两小孩已经在屋檐下头对头说话。

都坐在小杌子上,柏青腿上还放着碗,有一搭没一搭夹一筷头面吃,小丰收叽叽喳喳说话,也不知说的什么。

见她走来,两人齐齐转头看。

“说啥呢这亲热?”

“我跟小丰收说等会儿玩剑,他给我骑木马。”这话是柏青说的,小丰收在一旁连连点头。

“玩归玩,别打架。”谢烨事先提醒。

待吃过饭,柏苍一行人往镇上去时,柏青已经跑的没影儿。

柏松笑道:“嚷嚷要跟着一道去县里,大哥还担心他哭闹呢!”

“晚上想起来别闹就成。”柏俭摇头,弯腰捡了路上的石子丢出去打麻雀。

柏苍、柏温、张进和麻家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