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日记240225(1 / 8)

加入书签

回学校了捏,sad。本来日记想昨天写一半,今天写一半,结果总有人问deadpte汉化补丁怎么用,干脆就录屏简单做了个教程,太累了就没写拖到今天了。

我是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没必要再做个视频的,但e总有人搞不出来。想了想可能是不常接触电脑的小孩子?或者没弄过这种东西?回顾一下我玩电脑也是一步一步来的,能帮到别人就帮一把?也不是很难,就还是把录屏教程做了。“互联网”的初衷也是知识的分享吧。

然后是之前有一天失眠胡乱想的东西。

我对老叔的喜欢已经到了会胡乱嫉妒的程度。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睡不着,又想了很多有的没的的东西,最后还是要把所有的想法都扔掉。

最近是不是过得太放纵了。我所有的劣质都让我无比厌恶。明天开始过得痛苦一点好了,做个无聊无趣的人。不至于很好,也不至于很坏。麻木一点。

因为xp很多,所以到头来也不知道我的oc,亲爱的,你到底该是个什么样的人。

你要一直看着我。

打算抽花火,希望小保底别歪,我连文案都想好了。也许会加到我砂金的那篇草稿里。

你看,这些故事从来都是极恶的人被人到处追着屁股报仇,就没有极善的人被人追着屁股报恩。

如果一个人遭受了什么巨大的不幸,比如重要的人被人杀了或是重要的东西被人夺走了,他往后日日夜夜都会活在仇恨里。但如果一个人被救了,珍视的东西被人保护,他更倾向于享受得来的幸福,并不会天天想起——都是他救了我,我才能这样活着。

恨比爱来得强烈,来得深刻。

相比于谁之前欺负过你,让你蒙受了什么委屈,你不会主动回忆起谁扶了你一把,给了你一瞬的感动。记不清谁借过你橡皮,只记得谁推搡你一把。

或是什么别的,刻骨铭心的好人总比坏人少,所以——加入我们酒馆,一起找乐子吧!

看见一个为人处世的说法觉得很有道理,只做事,但不发生因果。

刷到了灵契,算是我的轩。比如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放风筝,自始至终要实现的都不是他自己的愿望,在他面前自杀,什么的。

我为什么喜欢bl呢?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伴随我,一开始是有人问我,提问题的人是不是“不怀好意”我不好判断。后来是我自己也觉得奇怪,我为什么喜欢呢?尤其是喜欢《鸣鸟不飞》喜欢了好几年的时候。再后来就是自己常常用这个问题问自己。

买了葬送的芙莉莲的周边,没看过动画漫画,只看了几个混剪。“只有在我看不清它的时候,它才朦胧地完整着。”这个也一样,不要靠近,我只能朦胧地爱着这个故事。

爱人死去之后,才发现爱他。

想到了一个,比较计算机的,比喻。之前的时间对她来说是年月日时分秒,每一位数字都有着它特定的含义,对她而言却只是毫无意义的数字排列。后来所有时间都变成了时间戳,乍一看读不懂这些乱码,后知后觉,他是锚,他是原点,他赋予了这些胡乱数字有迹可循的含义。

在犹豫砂金&开拓者那篇草稿,有没有把场景补全的价值。

抓时间挤时间来写个日记,一不小心错过了29号啊。最近键盘的h键不太好用,想换新键盘,但是旧的还有很多,还想买周边,只能贫穷的放弃。

朋友:为什么是h键

我:我怎么知道

不想上学,我是废物,不想上学打滚哭闹今天空间有个人发了自己做的项目,让我这个又好几天什么都没干的废人觉得很焦虑,所以干脆屏蔽了。有好有坏吧,但我屏蔽他了。想想有很多零碎的东西可以说,但太零碎了,还是不说了。今天单词只背了30个,但练了一页字,按理说现在这些对我已经没有什么指标上的意义了,但还是会干,让无所事事的混沌的一天天有点能串联起来的东西。

昨天突然觉得,写作——如果我写这些东西能算做写作的话,是把自己的某一部分、某一面,抽离出来的过程,更清楚的认识自己,然后释然——让笔下的角色逐渐开始去做一些自己不会做出的选择。有种奇妙的,每个角色都曾经是我的一部分,却又渐渐变得不再像我,而我也终于能毫无遗憾地放手让这部分自我离我远去。

我:最后还是把博士写得这么以自我为中心

舍友:还好吧你写的博士不是一直这样吗

说实话我没读过多少书,不是指课本,是书本。小时候大概是看漫画,高中之后刷题什么的,再后来偶尔看过一些,再之后没有了。什么小学生、初中生、高中生推荐必读书目基本上没看过,虽然听起来很像九漏鱼,但四大名着我也没看过多少,历史更是一塌糊涂。福尔摩斯探案集在我电脑上待了快五年了,到现在也没打开过。周围的人,有总聊三国演义的,有时不时和我提小时候读过什么简史、科普读物的,有从小到大住在绘和晋江的,有常给我解释什么百年孤独之类国外各种书籍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